打or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2021.06.11 14:06

成绩不好----打 成绩虽然好,不好好练 钢琴 ----打 钢琴也练得不错,不爱体育运动----打 体育运动很棒,光长身体不长脑子----打 大家信奉的金科玉律是: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黄荆棍下

成绩不好----打
成绩虽然好,不好好练钢琴----打
钢琴也练得不错,不爱体育运动----打
体育运动很棒,光长身体不长脑子----打
大家信奉的金科玉律是: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黄荆棍下出孝子
连一首经典儿歌“好爸爸坏爸爸”,也唱到:“打起屁股,啪啪 啪啪啪啪”。
我儿子虽然才两岁,也会唱这首歌,而且唱到这句时,简直声情并茂,并辅之以夸张的动作,非常形象,虽然,我从没有打过他。
所以我常常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好爸爸了。
这可不是自吹自擂,有研究数据为证:有90%以上的家长打过3一4岁的幼儿, 超过20%的父母打过婴儿,有近1%的家长在孩子16岁左右时仍对其进行体罚【1】。
长大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惨淡的现实让美国儿科学会(AAP)也不淡定了,最近,他们发布了一项声明,强调:儿科医生应该引导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使用适当的方式管理其行为,避免成年人对儿童体罚或辱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打?
1、打了会变傻:
早在1998年,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Straus 教授和同事对806名2~4岁的儿童和705名5~9岁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2~4岁没有受过体罚的儿童比受过体罚的儿童IQ高5分; 在5~9岁儿童中,没有受过体罚儿童的IQ 水平比受过体罚的儿童高2.8分,所以,他们认为:体罚会对儿童的认知及智商产生消极的影响【2】。
我国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31571133)的研究也表明:父母实施的严厉管教行为越多,青少年之后的学业成绩越差【3】。
 
2、打了要抑郁: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做了一项得到三项基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67115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31600901) ;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体罚程度越高,青少年焦虑抑郁倾向越大【4】。
 
3、打人会“遗传”:
有研究表明:父母儿时受体罚经历能够显著影响父母当前对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5】。
好吧,现在你打我,以后我就打你的宝贝孙子。
爸虎妈们,你们还不住手,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但是,不打怎么办?
熊孩子们继续“熊”下去?
 
不!有办法。
1、给孩子设置限制
但一定要非常清晰地给孩子解释清楚,并且是用适合他们年龄能听懂的话告诉他们。
2、解释违反规则的后果,并且一定要实施
例如,如果孩子没有收拾好自己的玩具,那么我们就拿走孩子的玩具,一天不让孩子玩玩具。
3、倾听孩子的诉求
这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会让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模式和他的最终诉求。
4、培养注意力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最好的教育熊孩子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5、及时暂停
如果孩子High得无法控制时,可以让孩子独自在一旁冷静一下。不要用言语指责。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

电话/微信同号